山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上月20日,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强预警、稳预期、增信心”为主题,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等20种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进行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全方位提升
上月20日,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强预警、稳预期、增信心”为主题,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等20种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进行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全方位提升
山东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二大省,2025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预计5月底陆续成熟。虽然小麦尚未进入收割期,一些种粮大户已开始为2025年秋播的小麦种子提前谋划。
推荐型号:TH-NQ14,云境天合,品质保障,1-3-2-7-6-3-6-3-3-1-2】农业气象站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参数和气候情况的设施,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气象站主要由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分析与
一种巨型机械蜈蚣即将从实验室走向美国的葡萄园和蓝莓种植园。亚特兰大初创企业Ground Control Robotics(GCR)受自然界中细长蜿蜒的生物运动方式启发,开发出专为复杂农业地形设计的仿生蜈蚣机器人。
近日,孝义市下栅乡热闹非凡,一场关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农业生产托管推广会在此举行。下栅乡大力推广“保姆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扩大托管面积,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推广会现场,农资展示区摆放着各类优质种子、高效化肥,农户们围聚在一起,仔细查看农资产品,不时向
近日,南非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南非普马兰加省(Mpumalanga)Gert Sibande地区和豪登省(Gauteng)West Rand地区发生口蹄疫,上述区域位于我国认可的口蹄疫无疫区内。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
公告 农业 口蹄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偶蹄动物 2025-05-19 11:24 10
农忙时节,也是金融服务的“旺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久前发布通知,推动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明确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努力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持续增长。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进一步加大普
在王铺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在田间开展玉米补苗作业,不久前播种的玉米已舒展新叶,嫩绿的幼苗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大豆苗也正破土而出、吐露新芽。这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的综合效益,有效保障了粮食
五月的冀南大地麦浪涌动。在曲周县的11个“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内,科技小院的师生与农技人员熟练操控着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他们运用智能监测等技术实时掌握苗情动态,全力为夏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在农业全球化的浪潮中,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农业大国,其农药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做了一辈子庄稼汉,守着一亩三分地,眼看日子越发难熬。以前村里年轻人都争着出去打工,一年收入轻松过万,但家里老人和孩子留守,农活儿却越来越难干。可这两年,变化让人心旷神怡!国家也不闲着,开始砸钱、给技术、搞产业,新路子,让农村更富、农业更强、农民更乐!今天咱们就
近日,孝义市下栅乡热闹非凡,一场关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农业生产托管推广会在此举行。下栅乡大力推广“保姆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扩大托管面积,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推广会现场,农资展示区摆放着各类优质种子、高效化肥,农户们围聚在一起,仔细查看农资产品,不时向
受降水量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多地出现旱情。中央气象台11日发布的预报显示,未来10天,陕西中南部、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将维持和发展。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农
在农业现代化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区域农企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传统农业产销模式中,信息不畅、渠道单一、供应链冗长低效等问题,如同枷锁般束缚着区域农企的发展。而B2B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区域农企突破困境、实现产销一体化提供了新
邢青松,全国人大代表,退伍军人,曾参加战争并荣立三等功。现任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茅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1992年,邢青松辞去银行的工作,投
本周(2025年5月11日-17日),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其中东北地区东部、华北中西部、黄淮中西部、西北地区大部、江淮东部等地偏高2~4℃,新疆北部偏高4℃以上;仅华南南部及贵州西南部、四川南部等地偏低1~2℃(图1)。东北地区、内蒙古
今春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土壤墒情不足,部分地区失墒严重,为春季播种和夏粮生产带来困难。为保春播保夏粮,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应对旱情,针对性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全力做好抗旱科技服务。
随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智能,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这场科技赋能农业的变革中,一个备受瞩目
在中国农村发展历程的宏大叙事中,始终存在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有人认为大集体农业生产模式效率低下,如早期小岗村那般滋生“懒人”,而分田单干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关键。然而,这种论断实则是对历史的片面解读与误判。事实上,大集体时代的农村发展,蕴含着诸多被忽视的历史背景